趙某,男,47歲,2018年8月11日初診。
胸悶氣短間斷發(fā)作1個月伴暈厥2次。
初診:患者緣于1月前因飲酒后出現氣短、胸悶,當時無胸痛、意識模糊,休息后癥狀緩解,未就醫(yī)診治,自行口服復方丹參滴丸治療,此后癥狀反復發(fā)作,每因勞累后、活動后時有頭暈,有黑朦癥狀,3日來無明顯誘因出現暈厥兩次,每次持續(xù)30秒至1分鐘不等、醒后無肢體活動障礙等,就診于省二醫(yī)院門診查血常規(guī)、心肌酶、肝功能、腎功能無異常。心電圖:竇性心律,心率37次/分,二度房室傳導阻滯,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,部分導聯T波低平,建議患者住院行心臟起搏器治療,患者拒絕安裝起搏器而來我院尋求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。
主癥:胸悶、氣短,多在勞累及活動后發(fā)作,3日來暈厥兩次,每次持續(xù)30秒至1分鐘不等。伴有頭暈,畏寒怕冷,舌質淡,苔薄白,脈緩。
中醫(yī)診斷:
1、厥癥
心腎陽虛,寒邪凝滯證
2、胸痹
寒凝心脈
治則:益氣溫陽通脈。
方藥:大運方化裁。處方:人參10g,黃芪20g,黑附子6g(先煎),桂枝6g,柴胡6g,升麻6g,桔梗10g,枳實10g,麻黃8g,麥冬10g,五味子10g ,丹參15g,巴戟天10g。 7劑,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
二診(2018年8月18日):服藥后胸悶、氣短癥狀明顯減輕,時有頭暈。仍有畏寒怕冷,周身無力,心率43次/分,舌質淡,苔薄白,脈緩。心電圖:竇性心律,43次/分,二度房室傳導阻滯,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?;颊呶泛吕?,心腎陽氣虧虛,上方黑附子加量至10g,細辛3g溫陽散寒,水煎服繼服7劑。人參10g,黃芪20g,黑附子10g(先煎),桂枝6g,柴胡6g,升麻6g,桔梗10g,枳實10g,麻黃8g,麥冬10g,五味子10g ,丹參15g,巴戟天10g,細辛3g。
三診(2018年8月25日):服藥后患者癥狀明顯減輕,未訴頭暈,活動較多時稍感氣短,怕冷不適明顯好轉,飲食睡眠好。舌質淡,苔薄白,脈緩。查心電圖:竇性心律,心率54次/分,偶發(fā)房性早搏?;颊卟∏楹棉D,服藥7劑后可停服中草藥湯劑,原方調制膏方繼續(xù)口服,鞏固療效。人參10g,黃芪20g,黑附子6g(先煎),桂枝6g,柴胡6g,升麻6g,桔梗10g,枳實10g,麻黃8g,麥冬10g,五味子10g ,丹參15g,巴戟天10g、細辛3g。
按:大運方是于慧卿主任醫(yī)師臨床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用的方藥。臨證發(fā)現緩慢型心律失常,寒證多見,正如《頻湖脈學》“有力而遲為冷痛,無力而遲定虛寒?!北咀C患者屬中醫(yī)厥癥、胸痹病,患者畏寒怕冷、胸悶、氣短,周身無力,屬寒證,表現為脈遲緩,所以采用溫補心腎,益氣通脈治療大法,使陽復陰退,寒散脈復。
心臟有推動血脈正常運行于周身的作用,心臟這一功能主要是心中陽氣的推動作用。如果陽氣虛損,鼓動無力就會出現脈遲難復的病癥。而氣虛主要是胸中宗氣不足,繼而陽氣衰微,不能司呼吸,貫血脈,影響心脈運行。腎為陰陽之根,先天之本,若腎陽虛損,則不能助心中陽氣搏動而脈緩慢。采用心腎同治,益氣升清、溫陽散寒為基本法則,
大運方中人參、黃芪補氣升陽為主,輔以附子、肉桂溫陽散寒,使氣充陽升;柴胡引陽氣自左而升,升麻陽之氣自右而升,桔梗為藥中之舟載藥上行,枳實寬胸理氣降痰濁,合用升清降濁運轉氣機;麻黃、熟地補腎生新,散寒而不膩膈,更有麻黃善發(fā)陽氣,行于脈道以助行氣之功;麥冬、五味子酸甘化陰,防心陽過亢,;丹參養(yǎng)血活血,以除陽氣不充而氣滯血瘀之弊。諸藥配伍,益氣溫陽、運轉氣機,氣充陽生,陰寒自散,脈道充盈,氣血運行??芍^之:陰陽相得,其氣乃行,大氣一轉,其氣乃散。故名大運方。
大運方益氣溫陽,運轉氣機,主要用于心悸、怔忡,氣短,胸悶,頭昏暈厥,神疲無力,舌質淡暗,苔薄白,脈遲、澀。辯證屬氣虛陽衰、氣滯寒凝證。